橋梁結構及通用技術必背16個簡答
2020-12-11 14:41
1、橋梁的四個基本組成部分如何劃分?
橋梁的基本組成分上部結構(橋跨結構)、下部結構(橋墩、橋臺、墩臺基礎)、支座系統以及附屬設施(橋面鋪裝、排水防水系統、欄桿或防撞欄桿、伸縮縫、燈光照明等)。
2、寫出橋頭搭板的主要作用。
橋臺后設置搭板是為了防止臺背不均勻沉降造成橋臺跳車或臺背出現錯臺現象。
3、簡述支座的作用。
支座在橋跨結構與橋墩或橋臺的支承處所設置的傳力裝置。它不僅要傳遞很大的荷載,并且還要保證橋跨結構能產生一定的變位。
4、按受力特點劃分橋梁的主要類型。
特點分為:梁式橋、拱式橋、剛架橋、懸索橋、組合體系橋。
5、簡述剛架橋的受力特點。
剛架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梁或板和立柱或豎墻整體結合在一起的剛架結構。梁和柱的連接處具有很大的剛性,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梁部主要受彎,而在柱腳處也具有水平反力,其受力狀態介于梁橋和拱橋之間。
6、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設計中設置施工預拱度應考慮哪些因素?
施工預拱度應考慮下列因素:
1)設計文件規定的結構預拱度;
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載引起的彈性變形;
3)受載后由于桿件接頭處的擠壓和卸落設備壓縮而產生的非彈性變形;
4)支架、拱架基礎受載后的沉降。
7、簡述支架立柱的設計要求。
支架立柱在排架平面內應設水平橫撐。立柱高度在5m以內時,水平撐不得少于兩道,立柱高于5m時,水平撐間距不得大于2m ,并應在兩橫撐之間加雙向剪刀撐。在排架平面外應設斜撐,斜撐與水平交角宜為45°。
支架立柱必須落在有足夠承載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必須放置墊板或混凝土墊塊。支架地基嚴禁被水浸泡,冬期施工必須采取防止凍脹的措施。
8、非承重側??刹鸪龝r混凝土強度要求?
非承重側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結構棱角不損壞時方可拆除,混凝土強度宜為2.5MPa及以上。
9、簡述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順序?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應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則。支架和拱架應按幾個循環卸落,卸落量宜由小漸大。每一循環中,在橫向應同時卸落、在縱向應對稱均衡卸落。簡支梁、連續梁結構的模板應從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環卸落;懸臂梁結構的模板宜從懸臂端開始順序卸落。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側模應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應在結構建立預應力后拆除。
10、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取樣檢測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應在攪拌地點和澆筑地點分別隨機取樣檢測。評定時應以澆筑地點的測值為準。如混凝土拌合物從攪拌機出料起至澆筑入模的時間不超過15min時,其坍落度可僅在攪拌地點檢測。在檢測坍落度時,還應觀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11、混凝土振搗延續時間如何控制?
采用振搗器振搗混凝土時,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以使混凝土表面呈現浮漿、不出現氣泡和不再沉落為準。
12、簡述混凝土灑水養護時間?
灑水養護的時間,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等要求以及高強度混凝土,不少于14d。
13、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有何要求?
預應力筋張拉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可采取分批、分階段對稱張拉。宜先中間,后上、下或兩側。
14、寫出橋面防水層施工現場檢測主控項目。
防水層施工現場檢測主控項目為粘結強度和涂料厚度。
15、橋梁支座高程及偏位安裝偏差的檢驗方法?
支座高程偏差用水準儀測量;支座偏位偏差用經緯儀、鋼尺測量。
16、孔樁鉆孔達到設計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的具體要求?
孔底沉渣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要求時,端承型樁的沉渣厚度不應大于100mm,摩擦型樁的沉渣厚度不應大于300mm。
橋梁的基本組成分上部結構(橋跨結構)、下部結構(橋墩、橋臺、墩臺基礎)、支座系統以及附屬設施(橋面鋪裝、排水防水系統、欄桿或防撞欄桿、伸縮縫、燈光照明等)。
2、寫出橋頭搭板的主要作用。
橋臺后設置搭板是為了防止臺背不均勻沉降造成橋臺跳車或臺背出現錯臺現象。
3、簡述支座的作用。
支座在橋跨結構與橋墩或橋臺的支承處所設置的傳力裝置。它不僅要傳遞很大的荷載,并且還要保證橋跨結構能產生一定的變位。
4、按受力特點劃分橋梁的主要類型。
特點分為:梁式橋、拱式橋、剛架橋、懸索橋、組合體系橋。
5、簡述剛架橋的受力特點。
剛架橋的主要承重結構是梁或板和立柱或豎墻整體結合在一起的剛架結構。梁和柱的連接處具有很大的剛性,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梁部主要受彎,而在柱腳處也具有水平反力,其受力狀態介于梁橋和拱橋之間。
6、模板、支架和拱架的設計中設置施工預拱度應考慮哪些因素?
施工預拱度應考慮下列因素:
1)設計文件規定的結構預拱度;
2)支架和拱架承受全部施工荷載引起的彈性變形;
3)受載后由于桿件接頭處的擠壓和卸落設備壓縮而產生的非彈性變形;
4)支架、拱架基礎受載后的沉降。
7、簡述支架立柱的設計要求。
支架立柱在排架平面內應設水平橫撐。立柱高度在5m以內時,水平撐不得少于兩道,立柱高于5m時,水平撐間距不得大于2m ,并應在兩橫撐之間加雙向剪刀撐。在排架平面外應設斜撐,斜撐與水平交角宜為45°。
支架立柱必須落在有足夠承載力的地基上,立柱底端必須放置墊板或混凝土墊塊。支架地基嚴禁被水浸泡,冬期施工必須采取防止凍脹的措施。
8、非承重側??刹鸪龝r混凝土強度要求?
非承重側模應在混凝土強度能保證結構棱角不損壞時方可拆除,混凝土強度宜為2.5MPa及以上。
9、簡述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拆除順序?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應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則。支架和拱架應按幾個循環卸落,卸落量宜由小漸大。每一循環中,在橫向應同時卸落、在縱向應對稱均衡卸落。簡支梁、連續梁結構的模板應從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環卸落;懸臂梁結構的模板宜從懸臂端開始順序卸落。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的側模應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應在結構建立預應力后拆除。
10、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取樣檢測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應在攪拌地點和澆筑地點分別隨機取樣檢測。評定時應以澆筑地點的測值為準。如混凝土拌合物從攪拌機出料起至澆筑入模的時間不超過15min時,其坍落度可僅在攪拌地點檢測。在檢測坍落度時,還應觀察混凝土拌合物的黏聚性和保水性。
11、混凝土振搗延續時間如何控制?
采用振搗器振搗混凝土時,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應以使混凝土表面呈現浮漿、不出現氣泡和不再沉落為準。
12、簡述混凝土灑水養護時間?
灑水養護的時間,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等要求以及高強度混凝土,不少于14d。
13、預應力筋的張拉順序有何要求?
預應力筋張拉順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可采取分批、分階段對稱張拉。宜先中間,后上、下或兩側。
14、寫出橋面防水層施工現場檢測主控項目。
防水層施工現場檢測主控項目為粘結強度和涂料厚度。
15、橋梁支座高程及偏位安裝偏差的檢驗方法?
支座高程偏差用水準儀測量;支座偏位偏差用經緯儀、鋼尺測量。
16、孔樁鉆孔達到設計深度,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的具體要求?
孔底沉渣厚度應符合設計要求。設計未要求時,端承型樁的沉渣厚度不應大于100mm,摩擦型樁的沉渣厚度不應大于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