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道路必背簡答14道
2020-12-11 14:39
1、道路結構中墊層的作用有哪些?
排水作用;改善土基的濕度和溫度狀況 ,保證面層和基層的強度穩定性和抗凍脹能力,擴散由基層傳來的荷載應力,以減小土基所產生的變形。
2、按級配原則構成的瀝青混合料,其結構組成如何分類?
(1)密實-懸浮結構:具有較大的黏聚力c。但內摩擦角Φ較小,高溫穩定性較差。如AC型瀝青混合料。
(2)骨架-空隙結構:內摩擦角Φ較高,但黏聚力C也較低。如瀝青碎石混合料(AM)等。
(3)骨架-密實結構:不僅內摩擦角Φ較高,黏聚力c也較高。如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簡稱SMA)。
3、簡述在基層下設置墊層的條件。
季節性冰凍地區,路面總厚度小于最小防凍厚度要求時,根據路基干濕類型、土質的不同,其差值即是墊層的厚度;水文地質條件不良的土質路塹,路床土濕度較大時,宜設置排水墊層;路基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或不均勻變形時,宜加設半剛性墊層。
4、城鎮瀝青路面基層如何選擇?
應根據道路交通等級和路基的抗沖刷能力來選擇基層。
特重交通宜選用貧混凝土、碾壓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基層;
重交通宜選用水泥穩定粒料或瀝青穩定碎石基層;
中、輕交通宜選擇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穩定粒料或級配粒料基層;
濕潤和多雨地區,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層。
5、水泥混凝土面層接縫的設置要求?
縱向接縫與路線中線平行,并應設置拉桿。橫向接縫可分為橫向縮縫、脹縫和橫向施工縫,快速路、主干路的橫向縮縫應加設傳力桿;在鄰近橋梁或其他固定構筑物處、板厚改變處、小半徑平曲線等處,應設置脹縫。
水泥混凝土面層自由邊緣,承受繁重交通的脹縫、施工縫,小于90°的面層角隅,下穿市政管線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設施的檢查井周圍,面層應配筋補強。
6、寫出混凝土重力式擋土墻的鋼筋設置位置和結構形式特點。
擋土墻的鋼筋設置位置在墻趾、墻背位置;
結構特點:
(1)依靠墻體自重抵擋土壓力作用;
(2)在墻背設少量鋼筋,并將墻趾展寬(必要時設少量鋼筋)或基底設凸榫抵抗滑動;
(3)可減薄墻體厚度,節省混凝土用量。
7、簡述擋土墻未設置反濾層可能導致的不良影響。
擋土墻施工中應按設計規定鋪設排水系統、泄水孔、反濾層和結構變形縫。擋土墻未設置反濾層可能導致土體堵塞泄水孔,致使后背填土含水量過大,墻后土體抗剪強度降低滑動而引起坍塌等不良影響。
8、簡述城鎮道路路基施工特點?
城鎮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處于露天作業,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在工程施工區域內的專業類型多、結構物多、各專業管線縱橫交錯;專業之間及社會之間配合工作會、干擾多,導致施工變化多。尤其是舊路改造工程,交通壓力極大,地下管線復雜,行車安全、行人安全及樹木、構筑物等保護要求高。以機械作業為主,人工配合土方作業時,必須設專人指揮;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業方式。
9、路基施工前,項目部技術人員開展現場調查和測量復測工作,發現部分路段原地面橫向坡度陡于1:5。該事件中,路基填筑前,項目部應如何對地表進行處理?
地表處理措施:當原地面橫坡陡于1:5 時,應修成臺階形式,每級臺階寬度不得小于1.0m,臺階頂面應向內傾斜。
10、在正式進行路基壓實前,有條件時應做試驗段,以便取得路基或基層施工相關的技術參數。試驗目的主要有哪些?
(1)確定路基預沉量值。
(2)合理選用壓實機具;選用壓實機具考慮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級、工程量大小、施工條件和工期要求等。
(3)按壓實度要求,確定壓實遍數。
(4)確定路基寬度內每層虛鋪厚度。
(5)根據土的類型、濕度、設備及場地條件,選擇壓實方式。
11、土質路基壓實應遵循哪些原則?
壓實原則:“先輕后重、先靜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輪跡重疊。”壓路機最快速度不宜超過4km/h。
12、寫出道路路基雨后土基壓實的處理措施。
雨后,路基繼續施工前,必須對填筑層進行相應的處理,處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場地和填料處理等。
(1)場地處理措施:做好路基排水、排除積水。
(2)填料處理措施:土料翻松、晾曬處理,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圍之內;清除含水量過高、不易壓實的濕土,換填合格的土料等;土料進行摻灰改良處理。
13、加鋪改性瀝青面層施工時,應在哪些部位噴灑(刷)粘層油?
加鋪改性瀝青面層施工時,應當在既有結構、路緣石和檢查井等構筑物與瀝青混合料層連接面噴灑粘層油。
14、城鎮道路路基施工質量檢查與驗收的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有哪些?
(1)主控項目為壓實度和彎沉值 (0.01mm)。
(2)一般項目有路床縱斷高程、中線偏位、平整度、寬度、橫坡及路堤邊坡等要求。
排水作用;改善土基的濕度和溫度狀況 ,保證面層和基層的強度穩定性和抗凍脹能力,擴散由基層傳來的荷載應力,以減小土基所產生的變形。
2、按級配原則構成的瀝青混合料,其結構組成如何分類?
(1)密實-懸浮結構:具有較大的黏聚力c。但內摩擦角Φ較小,高溫穩定性較差。如AC型瀝青混合料。
(2)骨架-空隙結構:內摩擦角Φ較高,但黏聚力C也較低。如瀝青碎石混合料(AM)等。
(3)骨架-密實結構:不僅內摩擦角Φ較高,黏聚力c也較高。如瀝青瑪蹄脂碎石混合料(簡稱SMA)。
3、簡述在基層下設置墊層的條件。
季節性冰凍地區,路面總厚度小于最小防凍厚度要求時,根據路基干濕類型、土質的不同,其差值即是墊層的厚度;水文地質條件不良的土質路塹,路床土濕度較大時,宜設置排水墊層;路基可能產生不均勻沉降或不均勻變形時,宜加設半剛性墊層。
4、城鎮瀝青路面基層如何選擇?
應根據道路交通等級和路基的抗沖刷能力來選擇基層。
特重交通宜選用貧混凝土、碾壓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基層;
重交通宜選用水泥穩定粒料或瀝青穩定碎石基層;
中、輕交通宜選擇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穩定粒料或級配粒料基層;
濕潤和多雨地區,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層。
5、水泥混凝土面層接縫的設置要求?
縱向接縫與路線中線平行,并應設置拉桿。橫向接縫可分為橫向縮縫、脹縫和橫向施工縫,快速路、主干路的橫向縮縫應加設傳力桿;在鄰近橋梁或其他固定構筑物處、板厚改變處、小半徑平曲線等處,應設置脹縫。
水泥混凝土面層自由邊緣,承受繁重交通的脹縫、施工縫,小于90°的面層角隅,下穿市政管線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設施的檢查井周圍,面層應配筋補強。
6、寫出混凝土重力式擋土墻的鋼筋設置位置和結構形式特點。
擋土墻的鋼筋設置位置在墻趾、墻背位置;
結構特點:
(1)依靠墻體自重抵擋土壓力作用;
(2)在墻背設少量鋼筋,并將墻趾展寬(必要時設少量鋼筋)或基底設凸榫抵抗滑動;
(3)可減薄墻體厚度,節省混凝土用量。
7、簡述擋土墻未設置反濾層可能導致的不良影響。
擋土墻施工中應按設計規定鋪設排水系統、泄水孔、反濾層和結構變形縫。擋土墻未設置反濾層可能導致土體堵塞泄水孔,致使后背填土含水量過大,墻后土體抗剪強度降低滑動而引起坍塌等不良影響。
8、簡述城鎮道路路基施工特點?
城鎮道路路基工程施工處于露天作業,受自然條件影響大;在工程施工區域內的專業類型多、結構物多、各專業管線縱橫交錯;專業之間及社會之間配合工作會、干擾多,導致施工變化多。尤其是舊路改造工程,交通壓力極大,地下管線復雜,行車安全、行人安全及樹木、構筑物等保護要求高。以機械作業為主,人工配合土方作業時,必須設專人指揮;采用流水或分段平行作業方式。
9、路基施工前,項目部技術人員開展現場調查和測量復測工作,發現部分路段原地面橫向坡度陡于1:5。該事件中,路基填筑前,項目部應如何對地表進行處理?
地表處理措施:當原地面橫坡陡于1:5 時,應修成臺階形式,每級臺階寬度不得小于1.0m,臺階頂面應向內傾斜。
10、在正式進行路基壓實前,有條件時應做試驗段,以便取得路基或基層施工相關的技術參數。試驗目的主要有哪些?
(1)確定路基預沉量值。
(2)合理選用壓實機具;選用壓實機具考慮因素有道路不同等級、工程量大小、施工條件和工期要求等。
(3)按壓實度要求,確定壓實遍數。
(4)確定路基寬度內每層虛鋪厚度。
(5)根據土的類型、濕度、設備及場地條件,選擇壓實方式。
11、土質路基壓實應遵循哪些原則?
壓實原則:“先輕后重、先靜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輪跡重疊。”壓路機最快速度不宜超過4km/h。
12、寫出道路路基雨后土基壓實的處理措施。
雨后,路基繼續施工前,必須對填筑層進行相應的處理,處理的內容主要包括場地和填料處理等。
(1)場地處理措施:做好路基排水、排除積水。
(2)填料處理措施:土料翻松、晾曬處理,使其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范圍之內;清除含水量過高、不易壓實的濕土,換填合格的土料等;土料進行摻灰改良處理。
13、加鋪改性瀝青面層施工時,應在哪些部位噴灑(刷)粘層油?
加鋪改性瀝青面層施工時,應當在既有結構、路緣石和檢查井等構筑物與瀝青混合料層連接面噴灑粘層油。
14、城鎮道路路基施工質量檢查與驗收的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有哪些?
(1)主控項目為壓實度和彎沉值 (0.01mm)。
(2)一般項目有路床縱斷高程、中線偏位、平整度、寬度、橫坡及路堤邊坡等要求。